作者:王拙南
今天早晨看到一位特别佩服的学姐发了朋友圈:大家都问我,怎么样才能利用好分分秒秒在大学里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我只回答:“要趁早,大学期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越早越好。”
我看到她写的这段话,不由地停下来仔细琢磨。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毕业之后的目标,为什么越早越好?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准备吧。
因为不管自己以后的目标是读研,留学还是进大厂或者创业,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和别人竞争少数名额的过程。只有准备充分了,实力强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大学四年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它并不是建立在夸夸其谈的空中楼阁之上,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三点答案,与大家分享。
高中的时候总喜欢在数学课上偷偷摸摸地看课外书,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魂牵梦萦的竟然有一些是十分晦涩难懂的世界名著,如今的我尚且没有足够的定性和耐心看完它们,高中时代的我却也是如此的不亦乐乎。那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浸泡在社交网络里,每天都是校服配上运动鞋,但它却是我目前为止认为最充实,最坚定有力的一段时光。
大学四年,有无数的东西在切割着我们可怜的注意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怦然心动的校园恋爱,甚至又些许繁重的课业压力,都让我们很难预留给自己一整块的时间去完成自我审视。所以与其窥探他人,不如专注自己。
我身边经常遇见一些学弟学妹吐槽说因为高考失利上了不喜欢的大学,不喜欢的专业,导致四年过的浑浑噩噩,一转眼实习了发现 挂科逃课混过的大学生活,写起简历来空空如也。其实,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所学专业,从来不是你捆绑未来的理由。
不喜欢自己原本的专业,可以上b站,上MOOC,甚至一些国外的全英文APP也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你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的,入门级的学习,来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而不是只凭借一腔热血入职,导致工作中处处碰壁。如果不知道学什么,像时下大热门的PRPS之类的技能,学习门槛很低,做起来也比较有成就感。如果真的有一定基础甚至可以凭借它们拿到一些兼职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自己的本职专业,各大企业更喜欢的往往是一专多能,具有多项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你在闲暇时学会的技能,不仅仅能填补一晃而过的时光,更重要的是它们很有可能成为你求职面试绝佳的敲门砖。
虽然大学时期,我们由于知识和阅历的局限,可能拿不出太令人称道的成果,但我这里说的“作品”,它的含义是十分宽泛的,一个运营良好的新媒体矩阵,一个首由自己作词作曲的歌,乃至于你过往写过的文章随笔装订。它们都是你的作品,代表你过往生活里,不断螺旋上升的状态,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变好的过程。
它们所具有的说服力,比空口白牙地在面试官面前空谈理想和情怀有用多了。只有你做出来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更加开阔。以上三点,是我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得出的一些教训,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轻易地相信我刚刚所说的每一句话。因为在真正的生活里,所有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看法里得出结论,这本身就带有极大的主观性。
只有你自己才能了解自己的处境,只有你才知道自己所向往的那个“很厉害的人”是什么样的。它并不难,但它一定是值得大学四年,乃至于今后的人生里去不断试错、不断纠正,始终践行的。
希望我们共勉。
面试的反问环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如何在群面中脱颖而出
产品类岗位面试如何准备
招聘关键之背景调查
专业不对口,我该怎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大学生职业规划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