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拙南
这些都成了悬在每一个考生和家长心中摇摇欲坠的大石头,有无数个所谓的“过来人”告诉你看似如同金科玉律一般的经验之谈,但是其实,不论你怎么选,都有无法顾及妥帖的地方。因为高考最大的美妙,从来不在于如愿以偿,而在于阴差阳错。
无论怎么选,你都会来到一个地方,遇见一群人,开始一段难忘的青春。其实上大学才发现,高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远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曾经以为横亘在眼前一辈子无法逾越的高山,转而变成抬脚跨过的小小土丘。那种感觉,其实也还好啦。每年高考结束,影院总会争先恐后的上架青春片,无数刚刚毕业的稚气未脱高中生,或者是工作了好久的勤勤恳恳上班族,都会端坐在大屏幕前,就着那些被一阵风吹过的蓝白校服,回忆自己晦暗不明的学生时代。
高考作为前十八年的主旋律,因为不懂得如何切换,只好不住地单曲循环。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咀嚼,那是因为你已经走过去了,你始终是站在一个胜利者的角度去睥睨它的,很多时候,时光就像拥有一种治愈的作用,时光流转之后再遇见,你自然可以大度地摆摆手,说曾经的昏媾往事不存在,但其实呢,不是这样的,嘴上再说着没关系,你心里还是存着事儿的。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可能是想单纯地装傻,对着世界卖个乖。高二的时候一个人拖着小想起去成都参加作文大赛,在地铁里插着耳机放陈奕迅的歌,耳边传来机械女声报站的声音,心中也曾经涌起过几分豪气,觉得自己是吃得写作这碗饭的人。在没有空调的考室里,偶尔一两声咳嗽,我一直不停地写啊写啊,脑袋里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念头,现在回想起来,只记得窗户外有一朵慢吞吞的云,还有被汗渍氤氲的钢笔字。后来去了一个艺考机构接受老师测评,喜欢的男孩子打来电话,我哭丧着脸对他说:“泡桐树中学真的好冷啊。”
出了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透过窗户看灯火通明的锦江饭店,我还挺开心的,也许是很庆幸,在十七岁这年就懂得了应该正视自己的平庸。我们应该更多地去相信坚持、热爱和好奇的力量。这一点放在高考之后的人生,也同样适用。现在已经不流行祝毕业生前程似锦了,什么考上大学就轻松啦,考上大学就可以肆意疯玩啦,都是假的。
如果你是一个有野心的学生,那么你的大学四年会过得非常累,累到你想回高中。但是你会猛然发现,禁锢在身上的评价体系从不可撼动的标准答案到多元而平衡。无论结果如何,希望我们都能接受平凡、心怀平凡、最后去摆脱平凡。
面试的反问环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如何在群面中脱颖而出
产品类岗位面试如何准备
招聘关键之背景调查
专业不对口,我该怎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大学生职业规划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