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各种社团、学生会、支教、实习等活动,应抱着怎样的心态参加?

大学的各种社团、学生会、支教、实习等活动,应抱着怎样的心态参加?

大学的各种社团、学生会、支教、实习等活动,应抱着怎样的心态参加?

作者:阿焜

抱着“能加素质教育分数”“能加综合评测分数”等等说法去参加社团、学生会的同学,他们的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能抱着“兴趣”“爱好”“锻炼自己”等等想法去参加的同学,自然是更好的,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与学校一贯申明的主张,与学校红头文件里对社团、学生会的展望是不谋而合的。问题是,如果你一直只抱着“能加分”的想法去参与其中,假如这个校组织人少活少人任务分配加分平均还好。若是任务需要争取、加分全靠自己,你想加分但又不想把时间都花费在任务上怎么办?硬着头皮做任务?敷衍潦草去交差?要知道,有的社团加分是有限定名额的,只要表现前几好的才能加分,名额之外的就没有加分机会了,你又怎么办?你能靠随便打发挤进前几的名额吗?

  •  建议A参加社团,最好抱着由充分兴趣、想结识志同道合好友的心态去参加,在许多学校,加分的次序:社团<学生会。

 诚然,我一开始也是抱着“能加分就行”的想法去参加了许多社团、组织、校院两级学生会的笔试和面试,尽管存在淘汰比例,但我一共申报的七个部门,无一例外全部通过,甚至在校报笔试面试中我是双料第一,尽管我是一个工科生,这让很多学文科的部员觉得很没面子。

 看群消息、听学长学姐安排,安逸的课外活动让我一度觉得在校组织里“划水”很容易,但就在学期中考核时,有一个大社团,校园电视台对加分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参加活动的形式由原来的分配变为争取,并且限定了加分名额和最低参与活动次数。这让原本放松的我突然紧惕起来,也让我开始斟酌是否所有部门里都划水,为了得到更好的加分空间,最终我只保留参与数模社团,校园报社、校园电视台和校院两级学生会。

 凭借着在笔试面试时留下的好印象,我在校报的一直被视为换届重点人选在培养,每一场活动我都能参与,自然每一次加分我也能拿到最多。而在成绩一般的校园电视台,我也努力争取活动机会,身处传媒院校,如果你在校园里找到一个最贴近未来职业的地方,那么电视台无疑是你的首选,在这里,学校的每一个专业都能找到对应的岗位。每一场活动的组织和参与,都能让你获益良多。频繁的参与频繁的露脸,让我有幸能进入换届培养小组,成为核心成员,在不知不觉当中,在制度的激励下,我不仅拿到了加分,还锻炼了自己单独协调活动的能力,还收获到一个能争取竞选的机会。而在数模社团,参加过数模比赛的我,看着奖状和加分表,笑而不语。

大学的各种社团、学生会、支教、实习等活动,应抱着怎样的心态参加?


大学的各种社团、学生会、支教、实习等活动,应抱着怎样的心态参加?

【在校园电视台工作的日常】

  •  建议B寻找能参加比赛的社团,比如与数字建模、电子竞赛、网络开发方面有关的社团,这样的社团虽然不一定能带给你多少加分,但社团培训的内容能让你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能够参加的比赛也不失为另一条加分的途径。

 很多人一听到学生会就总想到乌烟瘴气、官僚主义这些词,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学生会都是这样,很多刚刚经历学校改革的学生会,或者在与老师关系甚好并且有相当能力的主席团管理下的学生会,还是十分接地气的。

 有的人肯定会建议你无论如何不要去参加学生会,因为干杂活,因为耽误时间,因为官僚主义。当然,如果是那种一旦进去就会因为各种裙带关系抽不出身的,还是不要轻易进去。但我会建议你无论如何尽量加入学生会,学生会的部门大致也就分为两类,一类负责业务,一类负责技术,业务偏多,技术偏少。无论业务还是技术,在整个校园里,学生会的要求仅次于学校的官方媒体。

 学生会的站位高,自然要求也就更多。很多人说学生会是小社会中的小社会,阶级等级分明,被拘束的太多。于是很多人便打起了退堂鼓,喊出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但实际上,参加学生会,也就意味着你要感受这种氛围,这是最贴近学校管理体系的校组织建制,也是最贴近社会管理体系的校组织建制。如果你的部长在安排任务时总是一副有事好商量的样子,那你有幸遇到了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的部长在安排任务时对你时常以下达命令的口气,那说明,你加入的不是一个假学生会,而是正常的,无比真实的学生会。

  •  建议c如果能够加入学生会,一定要加入学生会。进入学生会,你不用担心加分的问题,你需要操心的,是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锻炼自己,进入学生会的成员们并非都是等闲之辈,学生会的高要求决定了它的高门槛,我在加入学生会时也是凭借着在其他社团一年摸爬滚打的经验才得以以前几名被录取。学生会的业务部门,随便一项任务可能就关乎到一场晚会布置,一次全校调查,一次集体会议,而技术部门,比如新媒体运营板块,随便一项任务可能都会影响到自己学校在外界或别的院校眼里的看法、水平。

 关于实习,我没有什么参考的案例可以分享。但关于支教、我身边有学长学姐参加过。很多人觉得支教就是去教教课,去逗逗孩子们玩,其实完全没有那么简单。

  •  建议d参与支教、实习,肯定要抱着锻炼自己的心态,支教并不是绝大多数人会做一辈子的事情,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做。从报名到筛选再到真正实地参与,我的学姐经历了半年多。从三月份就开始备课,到七月份才正式开始支教,讲课的计划有改动过几十稿,每个pdfppt文档都有上百页。

 我的学姐是从500个报名的人里脱颖而出的13个人之一,并且还担任了13个人里的组长。我的学姐志向并不在当教师,但她从她学姐的经历中看到了支教能够培养的不一样的品质,能够开拓的不一样的视野。也许你不会成为一名老师,但支教过程中能够探索的,不仅仅是你教课的能力,还有你的管理能力,管理好一个班,一群孩子。教的好不一定能带动班级成绩的提高,这就好比在职场中,你的业务能力突出不代表你们小组的KPI能够顺利完成。管好一群孩子需要技巧,管理好一个团队同样需要策略方法。除了这些,你还将思考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待下一代的观念看法,以及教育差距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等等问题。

大学的各种社团、学生会、支教、实习等活动,应抱着怎样的心态参加?

  • 1、刺猬实习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 2、刺猬实习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刺猬实习",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刺猬实习或将追究责任
  •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刺猬实习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