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喵
求职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而简历就是你的敲门砖。一个HR,在一份简历上花的时间基本不会超过一分钟,甚至不会超过30秒。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写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
首先一定要明确这个公司、这个职位要一个什么样的人,需要有什么样的素质?先好好研究目标公司和岗位的JD(招聘要求),从JD中找出这些岗位到底需要掌握什么技能、用到什么工具。从而制定出一份针对性简历,而不是拿着一份简历广撒网。
一般公司的岗位需求(JD)会分为筛选行需求、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筛选性需求,就是学历、专业、年龄等硬性门槛。比如说,某公司明确要求学校至少985/研究生以上学历,而你不符合以上任一要求,那么不要抱有希望了,你的简历压根不会到HR手里,第一关就被pass掉了。显性需求,就是岗位描述里明确说的需求。隐形需求,就是JD里没明说,但是通过你的分析可以挖掘出来的需求。
举个例子,看下图的JD:
“负责产品的新媒体运营规划”——显性需求就是你要会运营微信公众号,隐性需求就是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一些图文编辑工具。
“策划、开展市场活动并进行效果追踪”——显性需求显而易见就是你要会做活动,而“效果追踪”的隐性需求就是要会数据分析、会使用数据分析工具。
需求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去匹配自己的往期经历中和其相关的经历!首先你可以把自己的往期经历全部写下出来,不断挖掘其中相关的内容。
还是上面的例子,你可以在纸/备忘录里列出:
写过什么文章?在哪个平台写的?浏览量有多少?
做过什么活动?做过几次?是负责人还是执行者?具体负责的内容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效?等等等等…
只要是贴边的内容,你都可以先写下来,然后再筛选。
记住,你的简历和目标岗位的匹配度越高,你的竞争力越大!公司招聘实习生不是为了让你去学习的,所以HR肯定会倾向有经验的应聘者。
有了可以写的内容,你还需要知道怎么去包装。重点来了!这里小编给你一个简历写法的万能公式,这个万能公式就是:事件背景+负责内容+使用方法+(遇到的问题)+工作成果(成果最好用数据体现)。
比方说,你曾经参与策划了学校的一个晚会,那你要怎么写你的这份经历?简单的写策划了学校的一个晚会?肯定是不行的。
把刚刚的万能公式运用进来,也就是:
事件背景:学校xx晚会期间
负责内容:作为xx板块的负责人/执行人,具体负责xx事物
使用方法:通过xx方式/工具/宣传手段等
遇到的问题:突发状况以及怎么解决的,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工作成果:晚会xxx人报名,上座率xx%,赞助方的满意度等等
这么一加工,是不是立刻就不一样了呢!换作你是HR,你会选择哪一个?所以,万能公式记起来呦!
面试的反问环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如何在群面中脱颖而出
产品类岗位面试如何准备
招聘关键之背景调查
专业不对口,我该怎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大学生职业规划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