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还在微信群里潜着吗?来!给你颗大力丸!



现在打开微信,数数看总共有多少个群?

除去公司工作群不算,还有多少社群是你自己加入的?又有多少是被人邀请加入的?

你在每个群里都扮演着什么角色?每次看到群里其他人高谈阔论,旁征博引,你又在想什么?

是不是觉得有些人怎么什么都懂,有些人怎么那么受欢迎?

其实,我想说的是,你如果不是一直默默注视,静静的潜着,你也能成为那个自带光芒的话题中心。

撇开那些僵尸群不说,毕竟谁都有一些尽管没有任何意义,但又不得不待在里面的群!

就谈谈那些你自己主动加入的学习类社群,一般这种群里活跃度都挺高,每天都有很多话题。

最近接触比较多有写作的、自媒体运营的、PR人高端市场公关的等等,再加上自己开的职业规划训练营等,林林总总,每个社群都有他独特的风格,都代表着一群有着共同爱好和目标的人,每天交流探讨学习,不亦乐乎。

但是,在这些群里面,真正活跃的也总是那么些人,似乎非得要应那个2/8法则,那为什么你就非得要做里面的8呢!难道真的就是那20%的人比其他都强?他们在这个方向做的比其他都好?

当然不是,只不过他们更懂得抓住机会,更懂得如何去借势,更懂得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

可能这么说有些庸俗,但结果却很明显,经常活跃的人关注度越来越高,经常活跃的人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经常活跃的人甚至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这些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如果还不能,那说明一个问题!你在装睡,没人能叫得醒!

现在是个什么社会?看看热词榜就一目了然: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社群、新媒体......这些无不指向一个核心,就是你!有多少人知道你?有多少人关注你?有多少人了解你的特长?这些人才是基石,路能铺多远 ,就看基石有多少,而你能走多远,当然得看路有多远!

喂!你还在微信群里潜着吗?来!给你颗大力丸!

既然被认可是如此重要,那如何才能在社群中实现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准备一套风格独特的自我介绍



可以诙谐可以高逼格也可以自嘲,总之能让人第一次看见就印象深刻!其中考虑后期发展高逼格可以重点设计,这个感兴趣的可以私聊。我曾经加一个学习群,发了自我介绍后收到20个左右加好友申请。


2
一定要有自己特长,那将是你以后混社群的名片



我们可以从很多大咖的公众号能看出,每个人定位都不同,都有各自的特色,例如:最会写职场的金融大叔、文艺又理性、主业读金庸、女权独立等等;

他们都开辟并占领了一个领域的高峰。但这并不代表剩下的路都被走完了,永远有走不完的路,攀不完的高峰,只需要你花心思和精力去研究和学习,总能走出自己的路!

切记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强项去比较,我写作没他们厉害,但是我做饭可以啊,我演讲比不过他们,我书法行啊!

在这个短板理论已经渐渐没落的时代,你的任何一项特长都能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你都可能借此走出一条前人没走的路。


3
除了夸赞之外,说话前请多思考



不让你潜水了,也不是想你变成居委会大妈式的话唠。群里互夸是套路,谁不想听别人夸他呢!但是也要有底线,实在看不下去的文章非得让你说好,你就别昧着良心夸了!

对于一些话题你不熟悉或者不了解的你可以不接,如果你非得聊那请你把话题带偏,带到你擅长的领域去。这样至少别人不会觉得你肤浅!

在你还不是社群的意见领袖,还没有牛到可以口出狂言的前提下,请保持必要的谦虚。那不是低调,只会让人更高看你。


4
善于把握任何靠近或者跟随大咖的机会



这里不是让你们去拍马屁,举个例子,我有个PR群,里面有几个比较牛的大V,和吴晓波他们最顶端一波自媒体人都比较熟,当然自身也做的很好。

前几天在和大家分享的时候,很随意的提到要群里有人能把分享的内容做个汇总就好,很多人听完也没当回事,谁知道第二天一个小姑娘就把连夜整理的分享记录发到群里。然后当然是各种赞......

试问为什么做整理的那个人不是你?难道她弄完后就只是获得了哪些点赞吗?

果不其然,后来大V就经常有跟她的互动,大家也都慢慢认识这个机灵会来事的小姑娘!

以上这四点建议算是对眼下社群经济的一个思考,建议我是说了,最后做不做那还是你们的事!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经常出现在尚德的广告里: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那些不肯改变的人!

愿你我都能被温柔以待!晚安!


  • 1、刺猬实习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 2、刺猬实习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刺猬实习",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刺猬实习或将追究责任
  •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刺猬实习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