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圈子才能赚钱”,这种骗人的话你也信!

“混圈子才能赚钱”,这种骗人的话你也信!

作者:职场木沐说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职场木沐说(ID: mumushuo2017)

本文已获原作者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号“职场木沐说



最近和朋友们聊天,大家都感慨混圈子实在太重要了,不混圈子,就没人知道你,没有好机会降临,更别说拓展人脉,做生意赚钱,门都没有!


最后的结论就是:混圈子才能赚钱。


我听后,忍不住泼了一瓢凉水:你们说的都对,但是结论却不对。这个结论特别容易误导人,让人以为只要热热闹闹加入杂七杂八的微信群,就是所谓混圈子,躺着把钱赚了。


而其实,真能混出有价值的圈子,无外乎两点:


第一,混优秀的圈子,才有机会赚钱;


第二,让你自己配得上那个优秀的圈子,是混圈子的前提。


01


什么是圈子?


圈子,是有相似背景的人的聚合。对圈子的划分,实际上就是对人群进行了一次分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非常准确的描述了圈子的内涵。


圈子的形成,小到组织内部的小团体,大到中国十大商业圈子,如华夏同学会,正和岛,亚布力论坛,泰山会等,还有各种名校同学会,各地商会组织都是圈子。


“混圈子才能赚钱”,这种骗人的话你也信!


比如互联网创业者的圈子,就有雷军系、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网易“创业帮”、清华创投圈等,这几个圈子可以被称为创业者密度最大的地方。


圈子中,大家有统一的身份标识或标签,具有强大的聚合作用,加上经常组织线下活动,聚会或座谈,使圈子凝聚力和协同效应越来越强。


02


加入圈子,意味着什么?


首先,圈子为你打上身份标签,定义你的生存价值。


比如,耶鲁大学在招生广告中写道:


来到这里,你就能追寻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美国第27任总统),乔治·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的步伐!


哈佛的招生广告也不逊色:


来吧,到这之后你的年薪不会低于20万美元!


这样的招生广告语,为报考者亮明了学校的定位和未来的事业发展方向。


对于想要未来在政界或者商届一展头角和出类拔萃的人来说,选择这样的学校就,就等于提前为自己拿到了进入圈子的入场券。


其次,圈子既是平台,更是机会。


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的毕业首选,是去BAT工作,即便最初要做很多基础且繁琐的工作,还经常加班,也趋之若鹜。


他们更看重的,就是这些平台带给他的思维,眼界,格局,以及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混圈子才能赚钱”,这种骗人的话你也信!


在BAT的他们,就已不知不觉身处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前沿和最优秀的互联网人形成的圈子中。


有一天,就是打算跳槽,他们也是在这个圈子里和同一个阶层之间的流动而已。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会离职创业或转做风险投资,形成阿里系,百度系,腾讯系等创投圈子。


而从BAT出来的投资人,也喜好投资从各自老东家走出来的创业者。


在选择创业地点时,圈子也自带偏好,比如:


  • 阿里系驻扎杭州、北京的比例是40.9%、25.2%;

  • 腾讯系驻扎深圳、北京的比例是36.7%、31.1%;

  • 百度系驻扎北京、上海的比例是73.2%、8.7%。


这样的圈子出身相同,价值观相同,加上所处城市的聚合度集中,更加提高了圈子的粘性,更大的发挥圈子成员间的协同效应。 


所谓无圈子,不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风雨,就有故事。


圈子即是身份,圈子即是通行证。


03


如何加入圈子?


既然知道了圈子能够带给我们的好处,那么如何进入圈子呢?我分享一个自己的切身经历。


我一直身处传统圈,前两年因为工作关系,要进入创业创新领域拓展业务,该如何实现从现有传统圈,到创投圈的这两个圈子的连接,将我们公司送入这个圈子呢?


我先后干了这几件事:


1. 收集信息,了解创投圈基本情况


主要目的是了解新圈子的游戏规则,跟这个圈子存在的差距,突破口在哪。


2. 利用校友资源和人脉关系,找到引路人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仅仅通过书面或网络的信息收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真切的进入那个世界,描画出那个圈子真实的样子。


于是我发动校友资源,竟发现有不少清华校友已然身居创投圈,甚至清华自己和我曾就读的经管学院,都设有专门的行业组织和机构,做创投服务,我的一个同班同学就在其中工作。


很自然地,我向同学,同学的朋友以及校友请教创投圈的林林总总,这让我快速进入状态,找到感觉,为打通传统和创投两个圈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 跟行业标杆建立合作关系


我又通过校友介绍,认识了一些行业内的标杆单位,结合我们公司的业务和创新需求,与这些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当别人知道你的定位,你能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建立连接就容易多了。


4. 参加行业活动,结识专家


在创投圈领域,我们公司当时是个新兵,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于是我参加了很多重要的行业论坛,路演展示,也结识了孵化器运营者,投资人,创新机构等。


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在一些场合代表公司发声,展示我们的风采,提高公司的曝光率和知名度。


5. 积累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与此同时,我本人也开始学习创投方面的知识,紧跟行业动态,撰写分析报告,掌握必要技能。


只有这样,在和圈内人交流时,才能跟别人说同样的语言,站在一个频道上对话。


令人欣慰的是,在创投圈,我们已经崭露头角,并开始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混圈子才能赚钱”,这种骗人的话你也信!


我的这段经历,虽然是帮助公司进入一个圈子,但是这些经验和启发,对个人该如何进入一个圈子,同样适用。简要总结如下:


  • 对目标进入的圈子深入分析

  • 通过人脉,找到圈子的领路人/引荐人

  • 尝试跟圈子的大咖勾搭,建立链接

  • 积极参与圈子的活动,曝光自己

  • 打造实力,提高自身水平是关键


胡润曾有一项调查,结论是:


“70%读过EMBA的人表示还想再读一遍,不是为了课程,而是为了人际圈子。”


这句话,准确地揭示了圈子的价值,圈子的玩法。


04


没资格进入优秀圈子前,怎么办?


在没资格进入优秀的圈子前,我们是不是就无所作为了呢?


当然不是,混圈子,我们还得弄清楚两个概念:强连接和弱连接。


毋庸置疑,强连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我们融入圈子,而弱连接也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1.强连接:


强连接,是人们之间建立的较为固定和封闭的圈子,彼此之间有很强的身份标签和认同感;借助圈子,可获得资源和实质性帮助。


强连接对人们自身的能力和要求很高,当自己匹配上圈子的层级和价值时,我们自己才会成为其中一员,否则就永远游离于圈子外围。


2.弱连接:

弱连接,是人们之间较为松散的关系,没有形成圈子,主要是获取和收集信息,发现和识别机会。圈子之间其实是靠弱连接联系的。


弱连接,并不是茫无目的地“混圈子”和“混饭局”,它是有目的性地去建立和维护社交关系,尤其当你还没资历和资格进入优质圈子前,更要有这方面的意识。


“混圈子才能赚钱”,这种骗人的话你也信!


身边有个朋友,叫Susan,就是一个经营弱连接关系的高。


她在参加线上读书群,英语打卡群时,都会主动结识那些群主、核心成员,以及那些可能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帮助的人,还经常主动请求志愿帮忙协助维护和运营社群。


Susan特别重视跟社群建立弱连接关系,不仅在线上,也通过线下的沟通,给人留下好印象,大家都觉得她人nice,又很爱学习。


Susan说,很多人觉得线上社群是临时组织,社群结束后,大家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联系,所以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其实是错的。


她说,社群的价值不单单在于听几次课,而在于跟这些人的链接,好的链接产生的价值,远超过你的想象。


Susan后来捕捉到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一跳槽,年薪涨了50%,就是经由社群的朋友推荐的。


建立弱连接,就是当我们暂时没有足够的能力,资源和咖位去高级圈子前,也要有目的性地去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线索和商机。


这样,一方面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潜在机会;另一方面让自己成为圈子之间的信息连接点,成为不可或缺的人。这些就是建立弱连接关系的价值。


仔细分析和梳理自己目前的圈子,有助于我们理清头绪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现在就配的上的圈子,我们在圈子中,要持续创造和输出价值,善用和整合资源;


暂时还配不上的圈子,我们就要苦练内功,提升自身水平,让自己有一天有资格进去;同时,利用弱连接关系,发现、识别和用心经营那些有用的人脉和机会


05


优秀的圈子,助力成长


再拿创投圈举例子,这几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政府的支持下,看上去非常火爆,但其本质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圈子。


通过一组表明投资人获取项目来源的渠道的数据,就可以略见一斑。


  • 40%来自圈里的靠谱财务顾问(FA)

  • 30%来自同事和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 10%来自各种孵化器和路演

  • 5%是自己主动找上门的


你看,投资人决定是否去投一个项目,70%还是靠圈子的资源,而非通过每天上演的无数路演和项目展示。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站在投资人角度,通过圈子的介绍,项目信息和来源就有保障,钱打水飘的概率大为降低;


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如果能够跻身创投圈子,活跃于财务顾问或投资人朋友圈,就相当于一半概率进入了投资人视野,获得投资的可能性也大为提高。


这种双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混圈子才能赚钱”,这种骗人的话你也信!


对于优质的圈子,如果不能马上进入,就先从外围观察,找到自身和圈内人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制定目标,锻炼基本功,打造竞争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同时积极参与圈子活动,树立个人品牌和口碑,融入其中,与圈子中的人共同进步。


圈子是用来悉心经营的,而不是瞎混的。混的结果,不过是搭了时间,毁了名声,一事无成。 


圈子的高度,影响着我们的视野,胸怀和格局,而这些恰恰决定了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和未来。

 




— THE END —

作者:职场木沐说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职场木沐说(ID: mumushuo2017)

本文已获原作者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号“职场木沐说







  • 1、刺猬实习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 2、刺猬实习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刺猬实习",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刺猬实习或将追究责任
  •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刺猬实习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