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信任。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进入大学之后局限在身边人的怪圈。给自己贴上固定的标签,比如学历不高,不敢在人前讲话......
但大学应该抛开过往对自己的偏见,去展现一个不同的自我。不论你是想特立独行,还是成为社交小能手,这个新的环境你都可以去尝试一个不一样版本的自己。
不突破眼前的混沌就会出现下一个混沌,不断尝试,总会找到一个最好的自己。
积极和不积极的大学生涯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并没有所谓的界限来判断好坏。
对于一个想在大学有所改变的人而言,与其一直纠结于自己的兴趣落脚点,倒不如多去尝试,不断试错才会有可能找到自己热爱的。
我从大二开始就是一种状态,只要自己看到别人在做的事情,我内心有一点也想去做的欲望,我就会立刻去学。
无奈自己是学生党,很多东西都是自学,所以才艺不精,但也为日后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我学烘焙。用笔记的方式记录步骤,买一个基础烤箱就可以开始。



比如我写手帐,慢慢养成自己的管理体系。


与手帐结合的画画也是从模仿开始。


参加线下的活动,不仅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能花很少的钱学到新技能。



对于兴趣技能,只要你内心有欲望,那就去做,没预算那就自学。
- 1 -

1. 加入学生会、社团、班委任何一个组织都是对大学生活一个新的体验。如果不喜欢再退出。
2. 不要在没钱的时候考虑去远方旅行,先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走走看看。
3. 在网络上关注一些学习博主,他们认真的模样会打动你,感染你。
4. 写手帐,随便写写,不论是记录自己每天做了什么,还是为了画画而去写,都是有意义的。
5. 参加当地的组织活动。比如趁早读书会、行动派、十点读书...基本上每一次活动都只用交10元-50元不等,但能让你遇到有意思的人,做有趣的事情。
6. 跟着学长学姐参加比赛。加入学校的一些社团,自然会认识学长学姐,跟着他们去参加专业比赛,打下手也会学到很多东西。我个人就是因为大一参加比赛,才找到以后求职的方向。
- 2 -

1. 大一的事情仍旧需要继续坚持。
2. 大一间断阅读,大二就开始提高自己的阅读数量与质量。
3. 如果没有预算,就自学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4. 大二的暑假可以尝试找专业实习了。一般大二开始,很多公司都找暑假实习的学生,不妨去试试看。不建议在大学参与发传单等兼职,因为浪费时间,且不能学到什么。可以有一两次,但不能超过三次。
- 3 -

1. 提升专业能力和输出是大三最重要的两件事。
2. 专业能力就是成体系的阅读专业书籍,专业实习。如果你有一定能力,老师会很乐意帮你找份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
3. 输出不等于你一定要发到网络上面。你可以把自己大一、大二积累的兴趣爱好,哪怕是经验,写出来。因为写作可以培养思考的能力。说不定也会为你以后的工作有一个敲门砖。
- 4 -

1. 有了之前的实习经验,你肯定感知到自己还有哪些欠缺,趁着大四的上学期,好好在学校查漏补缺,提升自己。
2. 毕业旅行一定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待上大半个月,比如我想将自己的毕业旅行安排在日本。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样的大学生活才是不被辜负的?
其实就是在慢慢摸索中,对越来越多事情能提起兴趣,知道自己该朝着何方前行,不会觉得自己腹内空空,也不会认为自己才华横溢。
p.s. 还是那句老话,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希望观者能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