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看完过后觉得怼得很过瘾,虽然陈冠希的语气有很冲说话不留情面。
采访人家,功课都不做好,把专辑和单曲的名字搞错两遍,装作很喜欢嘻哈结果连嘻哈教父的名字都叫错了,完了还要辩解。
做一期关于嘻哈的节目,这个不懂,那个叫错,难不成不聊嘻哈,一群人聊八卦新闻?
不懂你嘴巴闭上听人家说就行,要说也要做点功课装的像一点,开口瞎说真的让人很无语的。
因为我做了很多求职的分享,这个问题在求职中,特别是在面试中非常严重。就我所知,有好几个同学就是因为不了解应聘公司而被无情刷掉。
他们还反过头来说他们其实表现得很好,作为大学生本来就没去工作过,不是很了解公司很正常啊,但是就这样被淘汰了,不懂为什么。
像不像那个女主持人的辩解,“我不是专业的音乐人士”
换做是我,我可能5分钟就会让你回家了,因为没有继续面试下去的必要了,你纯粹是在浪费我的时间。
公司有那么候选者,为什么要选你一个对行业和公司一窍不通甚至还开口乱说的人?
举例:A,B两位同学同时去面试阿里巴巴市场部,面试官问:“你对阿里巴巴和京东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A说:“我想应该两个都发展得挺好吧,毕竟现在基本我买东西都只去这两家”
B说:“我认为在未来的5年内仍然是阿里巴巴的的天下。因为阿里巴巴是一家轻电商公司,它只做平台,所以运营资本很低。但是京东是一家重电商公司,有自己的物流,自己的仓储。所以随着电商业务的发展,它未来需要雇佣的快递员,需要租用的仓库会越来越多,这些费用的投入会造成京东自己的压力。”
B说得对不对?不一定对,但是假如他平时不了解这个行业的话,是不可能说出这番具有自己见解色评论,所以假如我应聘,我会选他而不选A,这就是了解一个行业对面试带来的好处。
当然,前提是你不能错得太离谱张口乱说,例如说“我觉得阿里巴巴可以学习京东白条”,那你就准备好迎接面试官的白眼吧。
我之前的文章里有写到过,面试的形式和问题都千变万化,但是归根结底都在考察以下三个问题:
为什么你要申请这家公司/进入这个行业?
为什么你要申请这个职位?
为什么你能胜任这份工作?
这三类问题,你想要回答好,都需要做足功课。这样面试才能是交流,不然就是你问我答,答完再见。
例如你去应聘宝洁,
别人问你为什么要应聘宝洁,你的回答是“宝洁名气大”;
问你为什么申请市场部管培生这个职位,你回答“因为看网上说这个职位工资高成长快”;
问你有哪些能力可以胜任市场部工作,你回答“我能说会道,参与过学校辩论队,我觉得我有很强的推销能力,可以在超市说服别人购买”
你觉得你可以通过面试吗?面试官怕不是在心里嘀咕为什么人事居然让这个蠢蛋跑来面试浪费我时间。
而正确的回答,则应该是:
“因为我很喜欢宝洁的新人培养机制,还有宝洁的品牌管理理念”;
“因为我是学市场营销的,我对于品牌管理,市场调研分析,市场活动策划有一定的理解,并且也有相关的经验”;
“我有很强的领导力,我曾经在校期间有过XX经历,也有很强的分析能力,曾经实习时参与过XXX项目”
这样才是在面试,展示你的优点,告诉面试官选择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