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讨好型人格生存指南

2018-04-07 夏树 刺猬实习校招

2018讨好型人格生存指南


Hello,大家好,我是网黄学长Yellow。今天是假期,学长想跟大家聊聊特殊点的话题——关于“认清自己”。


学长发现很多同学非常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就像实习网申这件事,找实习的时候身边如果有人说句“我都拿到offer,你怎么还没有”,然后你就开始迷茫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越来越否定自己……


文 | 夏树


- 1 -


最近的《奇葩大会》请来了蒋方舟,她今年28岁,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打开天窗》,19岁被清华破格录取,毕业后成为新周刊副主编。


这样一个光鲜亮丽人人称羡的人生的拥有者,却在很长的时间里,拥有讨好型人格。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是朋友告诉她从未拥有过最真实的关系——可以把自己最真实,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这个人的关系。


这一切源自于蒋方舟不会或者说是害怕和别人产生冲突,她在大多数关系里小心翼翼,故作谦卑,甚至努力迎合吸引不喜欢自己的人。


在去年KY对蒋方舟的访谈中,她讲到:我渐渐习得了一种最不会犯错的、近乎谄媚的生存之道:总是小心翼翼,在和人交流时担心冷场,想不断照顾别人的情绪,不会表现出任何伤害性和攻击性。


那也是我第一次反思自己,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和眼光里,小心顾忌自己的的言辞行为,刻意迎合别人的喜好情绪,没有原则甚至失去底线。


和大多数讨好型人格一样,我们在日积月累的自我保护和逃避里,变得“圆滑”、“世故”、“渣”、“作”…


而实际情况是,我们活的极度恐惧,恐惧所有“不稳定”的关系,恐惧一切未知的局面;我们过得特别艰辛,维持着濒临奔溃的体面,还牵强着附和可恶的嘴脸。


我们不是没有喜好的,只不过很少展现,不敢拆穿。


讨好型人格的本质,是害怕,是悲观,是不自信。


我们对环境异常敏感,总是轻易察觉他人的感受,即使心里有不满和愤怒,也很少公开表达;也极少拒绝别人的请求,还担心自己会给别人添麻烦。正如蒋方舟所说:


我们做事情之前都会先想别人的反应,迎合别人的期待。


在跟别人的交往中,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底线和原则的人,已经非常不愉快了也不会表现出来,甚至导致世界观的崩塌。


多可怕。


而一直到访谈半年后的今天,通过奇葩大会这个平台,讨好型人格才真正被很多人谈论。可怕的是我们谈论、心疼、怀疑,却不解决。


之前蔡康永点评专业研究PUA的选手周峻纬时说:我只是深刻地觉得我们在心理疾病的区分上,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名目,以为我们在解决新的问题,而它几乎是在很表面的层次上去戳破几个水泡而没有人再去管皮肤底下器官发炎的部分。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制造问题,但是却不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从去年看到KY访谈之后开始反思改变的讨好型人格拥有者,想分享几点脱离讨好型人格状态,走出自我营造的“安全区”的方法。


2018讨好型人格生存指南


- 2 -


首先,不要期望每个人都喜欢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秉性和爱好,而讨好型人格有一个很大的认知误区,就是“即使这个人你不喜欢,你还是希望他喜欢你。”


现实生活中,讨好型人格可能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帮别人取快递,可能假装附和吹捧一个无感的东西很好,也可能因为不相关的人一句有意无意的话,背地里情绪失控。


强装着云淡风轻的笑,忍受着无处发泄的恼。


蒋方舟的朋友告诉她,你可以跟这个人去争吵,可以把自己最真实,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这个人。可是她没有过,甚至在恋爱里道歉两个小时,看着对方打来的电话恐惧焦急,都不敢说一句:我生气了。


因为我们害怕不被喜欢,也害怕被抛弃,换句话说,我们害怕直面孤独。


荷兰心理治疗师罗伊马丁纳有一句话说,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


蒋方舟在东京住的一年里,逐渐认清了自己以往的生活状态,开始敢于活出自己,并且把这种态度延续到现在。


她开始不再写那些“应该”写的东西,而是关注书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她开始直面冲突,在一直讨好的人面前摔门而出。

你看,这才是一个好的生活状态啊。


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你,那么即使你带着虚伪的面具费力讨好那个人,并以此换来了短暂的感情,这段感情也还是不公平的,你会疲惫会累,会有一天绷不住。


再说,每个人的三观和评价标准都不一样,我们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呢?真真正正地做自己,吸引到真正欣赏喜欢自己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2018讨好型人格生存指南


- 3 -


要知道,真诚永远比伪装更能让人舒服。


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因为说真话碰钉子,甚至惹出麻烦,冲突会不舒服,诚实总面临怀疑。


这样的情况多了之后,我们开始变得聪明起来,开始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按照多数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开始小心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有时候明明觉得某个行为有问题,还是强忍着心里的别扭,假惺惺地说好。


越是这样,就越容易感到自己是虚伪的,自己就越是不喜欢自己,那种害怕别人讨厌自己的情绪也会愈演愈烈。


讨好型人格,不如说是一种误区心理的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保持真诚,大方讲出自己的想法,即使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但引发冲突继而讨论出结果,带来的是良性的社交互动,而不是委曲求全和拧巴不堪。


正如这次奇葩大会里讲到的:真正欣赏你的人是欣赏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或故作讨喜的样子。


忽然想起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主人公松子,她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小时候扮鬼脸让父亲笑了,之后遇到什么事,她都会用扮鬼脸的方式来掩饰自己。


她觉得只要把别人逗乐,就是最好的事。


童年缺爱的松子,一直极力迎合身边的人,用近似滑稽的方式来引起他人的关注,最终却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讨好型人格的人,一再糟到身边人的嫌弃,换来了悲剧的人生。


撕掉伪装的防护面具,释放真实的自己,才是和别人交流的正确态度,也是留住真正朋友的唯一方法。


对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也许第一个要做的就是直面自己,直面自己真实的感受,勇于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直面冲突和生活中必然存在的不和谐。


2018讨好型人格生存指南


- 4 -


最后,我们要“藏起来”,也要“走出去”


讨好型人格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避免冲突,为了维护别人,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藏起来。这其实是来自于“缺爱”和对现实的恐惧感,这些情绪混杂起来,逐渐变成牢笼,看不见摸不着,却束的我们喘不过气。


这助长我们的恐惧,加重我们的悲观,还增强我们的不自信。


其实我知道,一个自我逃避了很久讨好型人格的人,真的不可能一下子把一直藏起来的自己展现给别人。


拿我自己来说,在去年看到KY对蒋方舟的访谈,并且了解了讨好型人格之后,就想努力做点改变。之前我听到别人说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的东西好,都会附和说自己也喜欢。


很可笑的一件事是,在我过分用力想要改变的时候,即使听别人说到我特别喜欢的东西,也会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像是在“讨好”,假惺惺的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现在想想真的是又傻又可笑。


所以说,我们并不需要也不可能一下子学会不再讨好,也不用强迫自己抛弃某种生活状态,顺势而为,一点点做改变,慢慢学着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就好了。


没什么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亲爱的,我们一起,慢慢来就是了。


忽然想到日本作家太宰治,他在《人间失格》第一部分里写到的隐藏自己真实想法的孩子,也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代表。


我有时候会想,也许太宰治本身也是个隐藏的讨好者,看似任性轻浮,在绝望里守护着世间的光。可是最后,他还是死在世俗里了,自杀是逃避,是绝望,是解脱,也是妥协。


2018讨好型人格生存指南


· · ·


蒋方舟和马东在节目里有一句话: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我想这句话值得每一个讨好型人格个体品味:


我们要先学会取悦自己,再用同理心和别人相处。


我们有说“不”的权力,也要培养说“不”的勇气。


我们再努力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却可以和真正的朋友互相信赖,可以渐渐学着长久保持乐观向上的姿态。


希望我们能慢慢走出悲观,能学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做乐观自信的自己,和别人产生最真实的关系。


2018讨好型人格生存指南

 今日作者 

夏树

爱吃辣的狮子座少女树。想听你的故事,想写故事给你听。

微博&简书&知乎:夏树七。微信平台:夏树七(ID:xiashu7)


* 感谢夏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 1、刺猬实习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 2、刺猬实习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刺猬实习",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刺猬实习或将追究责任
  •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刺猬实习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