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槿
上了大学之后,我一直在想,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学四年的时光发挥最大的作用。其实每个人对大学的规划都不一样。
拿我自己举个例,我是一个自卑的女生,所以上大学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把自己锻炼成一个自信,遇事从容淡定的人。大学一进去我参加的社团面试有九个,六个被刷掉了(其实很正常,毕竟一个自卑的女生,一个人在台上被十几二十个陌生师兄师姐问问题,还要硬着头皮说自己乐观积极,真的容易被刷),但后来面试多了,也就慢慢缓和,虽然还是很紧张,但至少也可以硬着头皮“侃侃而谈”。
大一的最后我去了一个校级的社团和校啦啦队。这两个都是学校里面管理严格,活动很多的。校级的社团还得过全国百佳社团,是一个特别有实力的社团,但是也是最忙的一个,校啦啦队每周训练四次,一次一个半小时。
当时去这两个社团,一是为了圆学舞蹈的梦,二是想要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自信,让自己习惯甚至做到可以在上百人面前演讲。对我来说大学的各种社团、学生会、支教、实习,都应抱着锻炼或者圆梦的心态。因为,社团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的好玩有趣,像我,一个四百米跑都难坚持的人,却要跑三千米,一个特别害怕事情扎堆的人,却被社团的各种策划案,活动开会,忙的连饭都吃不上。
在社团你可能有高光时刻,但是大部分时间你会忙的像小陀螺一样,可能没有午睡,可能晚上要凌晨才睡,策划案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忙的要死还要被部长批评。在社团这段时间,我见过太多因为受不了师姐的严格要求,社团的工作和压力,刚进社一月就退的。其实如果不是真正的喜欢,单纯为了加分,追逐大众,那社团只会是一个浪费时间的地方。
我有一个同学,大学就一个社团没进,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参加了那么多活动,忙的要死,不如拿个好成绩,保研读书,对简历添彩来的有用。我说,不会啊,社团可以锻炼很多,口才啊,能力啊,上台演讲什么的就不会害怕。但是他说,有什么用,这些以后工作都会锻炼到,而且公司招人看的是简历,你觉得你学到很多,但是简历上你的Gpa不是最高,没有奖学金,没有时间参赛,所以也没有什么奖状,社会很残酷的,你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觉得我们两个谁对谁错,因为他没有体验过我的生活,我也没有体验过他的生活,我无法去评判,只是我不后悔我的选择,他也不后悔,那就够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学新东西,充实自己。只是每个人的方法不同。我想去当支教老师,是因为我希望我的青春,有更多的体验,我的行为有更大的价值意义,我去实习,是因为我想学老师不教的人情世故和基本的办公用具操作,我留任了社团,是因为我对它有感情,想学管理。
大学的各种社团、学生会、支教、实习等活动,应抱着怎样的心态参加?这个问题是大多是上了大学的学生才会关心的,知乎里对此有一个高赞:当你在意社团和学生会的加分,在意支教的有趣和实习的工资,你就已经注定失败了。有的人对此迷茫是因为不想进社团,又怕太过标新立异,有的人是进了社团又怕影响学习。我想说,学生的最基本是学业,然后才是社团等其他活动。学习是必须,其他却不是,这取决你的大学规划,你对青春的期望。
面试的反问环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如何在群面中脱颖而出
产品类岗位面试如何准备
招聘关键之背景调查
专业不对口,我该怎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大学生职业规划有用吗?